---
“爱屋及乌”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爱的深刻道理。以下是关于“爱屋及乌”成语来源的几个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爱屋及乌”成语最早出自哪部经典著作?
“爱屋及乌”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记载。原文为:“吾闻之,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是以君子之爱人也,爱其身;小人之爱人也,爱其家。爱屋及乌,乌反为巢。”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对家人的关爱之情,从而引申出“爱屋及乌”这一成语。
问题二:成语“爱屋及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成语“爱屋及乌”字面意思是指喜爱一座房屋,连带对房屋上的乌鸦也产生喜爱。引申为对一个人或事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就会连带关心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强调了情感的连带性和包容性,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
问题三:“爱屋及乌”成语在历史上有哪些演变?
成语“爱屋及乌”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其含义和用法有所变化。在古代,它主要用来形容对家人的关爱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成语逐渐扩展到对朋友、同事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爱。在现代汉语中,“爱屋及乌”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对某个人或事物的喜爱,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
问题四:成语“爱屋及乌”在现代社会有哪些应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表现为对子女朋友、配偶的关心;在朋友关系中,一个人对朋友的喜爱也会延伸到对朋友家庭的支持;在职场中,一个人对同事的尊重和关爱,也会体现在对同事家庭生活的关心上。
问题五:成语“爱屋及乌”在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经典运用?
成语“爱屋及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运用。例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对赵太爷的崇拜,就体现了“爱屋及乌”的情感。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也体现了这一成语所表达的情感连带性。这些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使“爱屋及乌”这一成语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