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道而驰”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战争策略,用以形容行动方向完全相反,互不配合。那么,这一成语究竟起源于何处?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呢?以下将为您揭开这一成语的神秘面纱。
一、成语起源
“背道而驰”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楚人背道而驰,吾将随之。”这里的“背道而驰”指的是楚国军队与晋国军队行动方向相反,导致双方无法协同作战。后来,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比喻两人或两派行动方向完全相反,互不协调。
二、演变过程
在古代,成语多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名著等。而“背道而驰”这一成语,则主要来源于军事领域。随着历史的发展,成语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变。在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春望》中写道:“背道而驰各西东,共看明月皆如此。”这里的“背道而驰”已经超越了军事领域的含义,演变为形容人与人之间思想、行为上的分歧。
三、成语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背道而驰”这一成语常用于形容两种或多种事物、行为、思想等完全相反,互不协调。例如:“两人原本是好朋友,但因为一些误会,如今却背道而驰,形同陌路。”
四、成语启示
从“背道而驰”这一成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 成语是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