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道”是指唐朝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层级,是地方行政的基本单位。在唐朝,道相当于后来的“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域。唐朝的“道”制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唐朝的“道”一般以地理、经济或军事等因素划分,每个道下设多个州,州以下则是县。道的官员由朝廷任命,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等事务。
唐朝的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普通道:这是最常见的道,负责管理一个区域内的州、县。
2. 边疆道:设立在边疆地区,负责管理边疆州县,维护边疆安全。
3. 军道:设立在军事要地,负责军事指挥和边防。
4. 特殊道:为管理特殊地区而设立的道,如江南道、岭南道等。
唐朝的道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地方官员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唐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道制逐渐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