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撤案?常见疑问解答
撤案,全称为“撤销案件”,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决定终止对某一案件的侦查、起诉或审判活动的行为。以下是关于撤案的一些常见疑问解答。
什么是撤案的条件?
撤案的条件主要包括:
- 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无法认定犯罪事实的;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或者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的;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受审的;
- 其他依法应当撤销案件的情形。
撤案的决定机关是谁?
撤案的决定机关根据案件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
- 在侦查阶段,由侦查机关决定;
- 在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机关决定;
- 在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决定。
撤案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律责任如何?
撤案后,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无罪,则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如果撤案是由于证据不足或其他非主观原因导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撤案后,被害人是否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撤案后,被害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民事责任。但被害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