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介绍
鸱视虎顾,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使师旷、孔明帅师,以伐郑。郑伯使子产御之。子产曰:‘吾闻之,鸱视虎顾,其势不可犯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威严庄重,目光锐利,如同鸱鸟观察四周,虎视眈眈,不可轻举妄动。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鸱视虎顾中的“鸱”和“虎”分别指什么?
在成语“鸱视虎顾”中,“鸱”指的是一种猛禽,通常指鹰或鹞子,以其锐利的目光和捕猎技巧著称。而“虎”则是中国传统的百兽之王,象征着力量和威严。这两个动物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既敏锐又强大的气势。
问题二:鸱视虎顾在古代文学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学中,鸱视虎顾常用来比喻人或国家威严不可侵犯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人物或国家的强大,还体现了对周围环境的警觉和防范意识。这种象征意义在军事、政治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问题三:鸱视虎顾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鸱视虎顾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目光锐利、警觉性强的人。例如,在职场中,一个能够敏锐洞察市场变化、防范风险的领导者,就可以被形容为“鸱视虎顾”。它也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不轻易被外界因素影响的人。
问题四:鸱视虎顾与类似的成语有何区别?
与鸱视虎顾类似的成语有“鹰视狼顾”,两者都形容人目光锐利,但“鹰视狼顾”中的“狼”字更强调了狡猾和机警的特点。相比之下,鸱视虎顾则更多地强调了威严和不可侵犯的气势。
问题五:鸱视虎顾在成语故事中有什么具体例子?
在《左传》中,鸱视虎顾的故事发生在晋楚争霸时期。当时,晋国派遣使者师旷和孔明率军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派遣子产率军抵御。子产在观察了晋军的阵势后,用“鸱视虎顾”来形容晋军的威严,并表示不可轻敌。这个故事展示了鸱视虎顾成语在古代军事策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