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雨水节气
活动目标:
1. 了解雨水节气的特点和习俗,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课件《雨水节气》
2. 雨水节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彩纸、彩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播放课件《雨水节气》,引导幼儿观看并思考:什么是雨水节气?雨水节气有什么特点?
2. 幼儿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暖,降水增多。
二、了解雨水节气的习俗
1. 教师展示雨水节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幼儿了解雨水节气的习俗。
2. 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雨水节气习俗,教师总结:
a. 雨水时节,人们有喝雨水、祈求丰收的习俗。
b. 雨水时节,人们有插柳、戴柳的习俗。
c. 雨水时节,人们有踏青、赏花的习俗。
三、手工制作
1. 教师分发彩纸、彩笔、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与雨水节气相关的作品。
2. 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雨水节气作品。
3.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作品的寓意。
四、总结与延伸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了解雨水节气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雨水节气的习俗,并一起参与一项与雨水节气相关的活动。
活动延伸:
1. 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雨水节气的资料,了解更多的习俗。
2. 在家园互动中,鼓励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雨水节气知识,增进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