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中,应纳所得额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减去法定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以下是关于如何计算应纳所得额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问题一:工资薪金所得如何计算应纳所得额?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薪金收入 五险一金 起征点(5000元) 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等)。
例如,张先生月薪为10000元,五险一金为2000元,他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那么,张先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 2000 5000 1000 = 2000元。
问题二:稿酬所得的应纳所得额如何计算?
稿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稿酬收入 × (1 20%) × (1 30%)。
例如,李女士获得稿酬10000元,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她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 × (1 20%) × (1 30%) = 5600元。
问题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应纳所得额如何计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金额 × 20%。
例如,王先生获得银行利息收入5000元,按照上述公式计算,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 × 20% = 1000元。
问题四:财产租赁所得的应纳所得额如何计算?
财产租赁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租金收入 房屋折旧 房屋维修费用 房屋保险费用 房屋贷款利息 5%的税费。
例如,赵先生出租房屋每月租金为5000元,房屋折旧为1000元,维修费用为500元,保险费用为200元,贷款利息为800元,税费为250元。那么,赵先生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 1000 500 200 800 250 = 2250元。
问题五:偶然所得的应纳所得额如何计算?
偶然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金额 × 20%。
例如,钱女士中得彩票奖金10000元,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她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 × 20% = 2000元。